<strike id="xhbxy"></strike>

      會澤礦山鎮(zhèn):用實干繪就美麗圖景的脫貧答卷

      2021-04-08 08:46:50   來源:    

       

      二月,隨會澤影協(xié)走進會澤礦山鎮(zhèn)。汽車駛入集鎮(zhèn),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嶄新樓房,一條整潔寬闊的集鎮(zhèn)道路,一排輕染綠意的柳樹撲入眼簾……這是一片充滿生機、綻放活力的熱土。

      礦山鎮(zhèn)地處云貴高原交界的大山深處,與貴州省威寧縣海拉鎮(zhèn)隔江相望,境內連綿起伏的群山巍峨磅礴,山高谷深、溝壑縱橫、山是最大的資源,大山下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,有鉛、鋅、鐵、硅、熒石、褐煤、白云石等,全國著名的鉛鋅礦產地就在這里,也是國家大型企業(yè)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原料基地采選廠所在地,礦石采、選、冶歷史悠久,自明清時期就已開始。

      礦山鎮(zhèn)因礦得名,因礦而興,經濟一度非常繁榮,但近年來,資源的大量開采,淺層礦藏以經貧乏,農業(yè)發(fā)展基礎設施滯后,產業(yè)薄弱,群眾生產生活變得困難,這里還是深度貧困地區(qū)。

      在礦山鎮(zhèn)的崇山峻嶺之中,2萬多人口分布較散,13個村委會地理氣候各異,坡陡谷深,土地貧瘠,脫貧也成為黨委政府的第一要事、難事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精準施策,易地搬遷搬出幸福生活

      為解決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難題,礦山鎮(zhèn)把脫貧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、發(fā)展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,鎮(zhèn)黨委圍繞“強化黨建引領、推進易地安置、完善基礎設施、培育主導產業(yè)、改善公共服務”五大戰(zhàn)略,動員全鎮(zhèn)上下把心思集中在“真干事”上,把本領用在“多干事”上,把目標放在“干成事”上,同時緊緊抓住國家,省、市、縣委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機遇,在反復研討和論證的基礎上,從尊重群眾意愿、考慮實際出發(fā),因地施策、因戶施策、因人施策,統(tǒng)籌推進易地搬遷工作。

      布卡村安置點支部書記王德云說:“我們所在的大海壩搬遷區(qū)有21戶搬遷戶,是從泥石流滑坡段的袁家村搬來的,離大海壩10多公里處還有小鋪搬遷區(qū),有31戶,是木格多、小鋪子幾個小組的村民,大多住在深山溝里,之前水電路不通、信息不暢,大海壩到小鋪子要兩個多小時路程,黨委政府考慮到群眾生產生活便捷,安置點分兩個點建,群眾出行做農活便捷多了。”

      安置區(qū)的建設,不僅讓群眾“安居”了,還“樂業(yè)”了,隨著水電路、信息的改善,村民也逐漸富起來,走進每家每戶,現(xiàn)代化的電器設施一應俱全,屋內裝修的富麗堂皇,廚房、臥室干凈整潔,門口停放的轎車一張比一張好,“小巢筑成感黨恩,安居幸福跟黨走”,門上的對聯(lián)正傳達著搬遷群眾的幸福心聲。

      不僅是布卡村,礦山鎮(zhèn)在二臺坡、老坪子、拖翅、布卡等13個村,共建成鎮(zhèn)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0個,集中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719戶2329人,2018年以來,礦山鎮(zhèn)組織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1069戶4748人,隨遷戶138戶635人。

      安置點的建設,使大山上的村民實現(xiàn)了“安居樂業(yè)”,開啟了幸福生活。放眼望去,大海壩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,一幢幢獨具鄉(xiāng)村風情的精致房屋整齊有序的排列在大片的紅土地上,雪白的墻壁、程亮的鋼門、門上掛著大紅的燈籠,幾個老年人在門前曬太陽,一派欣欣向榮、幸福安康的圖景,在蔚藍色天空的映襯下,大海壩安置區(qū)更加美麗、整潔、祥和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真抓實干,群眾缺什么就補什么

      脫貧攻堅以來,礦山鎮(zhèn)對照“兩不愁三保障”要求,統(tǒng)籌推進產業(yè)、住房、醫(yī)療、教育、基礎設施、人居環(huán)境提升的全覆蓋。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,逐村逐戶查找弱項,補齊短板,全面落實各項幫扶措施。

      2014年以來,礦山鎮(zhèn)共投入資金5100余萬元,全面改善教育基礎設施,投資800余萬元建設衛(wèi)生院綜合辦公用房。投資2900余萬元,在全鎮(zhèn)13個村實施安全飲水項目,有效解決8千余戶2萬余人的飲水困難問題。投入3000萬元,改善了全鎮(zhèn)道路交通建設。

      如何讓老百姓的“錢袋子”、“米袋子”鼓起來。礦山鎮(zhèn)堅持因地制宜,制定實施了“整體布局、局部連片、利益聯(lián)接”的產業(yè)發(fā)展思路,引導貧困戶以土地、資金等入股方式參與產業(yè)發(fā)展,分享產業(yè)利益。探索“支部+合作社+基地+貧困戶”的運作模式,大力招商引資,著力培育特色產業(yè)。

      曾經的布卡村,是全鎮(zhèn)海拔最高的村,平均海拔達2600米,由于氣候寒冷,只有傳統(tǒng)洋芋、蕎麥、包谷等農作物,全村1652人有土地1.5萬畝,家家守著滿山的土地辛苦勞作,始終富不起來,生產生活環(huán)境惡劣,以至全村464戶村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98戶。

      為此,礦山鎮(zhèn)轉變思路,利用農業(yè)項目對布卡村5700畝撂荒地進行三年輪休,以每畝每年500元補助到農戶。通過掛包單位市國土局協(xié)調資金2300萬對土地進行治理,修機耕路、修水窖、坡地改平,一系列的改造,土地實現(xiàn)了提質高產,以前的“撂荒地”變成了現(xiàn)在的“聚寶盆”,許多外地老板都到這發(fā)展產業(yè)。

      到2020年,礦山鎮(zhèn)流轉土地1.4萬余畝,種植當歸、黨參、金鐵鎖、重樓等中草藥;成功試種1000畝飼草燕麥、300畝迷迭香、100畝草莓。投入資金1851.1萬元在全鎮(zhèn)建成6個養(yǎng)殖小區(qū),實現(xiàn)從傳統(tǒng)散養(yǎng)向規(guī)?;酗曫B(yǎng)的跨越式發(fā)展。

      一群婦女的笑聲從路邊傳來。走近一看,是做工的婦女在吃洋芋,看到我們,他們熱情的招呼我們一起吃。她們是木格多小組的村民,在地里幫老板種洋芋,現(xiàn)在休息。她們說“這幾年,道路修到地里,車直接開進來,點種、收割都方便,有水窖也不擔心缺水,自己的土地承包給外地老板,在地里幫老板打工每天有60元,還能照顧家里,生活比以前好多了。”

      通過真抓實干、穩(wěn)扎穩(wěn)打落實扶貧政策和措施,礦山鎮(zhèn)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。2020年全鎮(zhèn)3934戶15507人已全部脫貧摘帽,人均純收入均達到9000元以上,2020年全鎮(zhèn)村集體經濟收益達309.612萬元。大踏步走上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黨恩不忘,幸福生活越來越好

      曾經飽受貧困之苦的礦山人,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。曾經種地為生的山區(qū)群眾,通過多元化的增收渠道,走上致富道路,曾經基礎設施落后的農村,蝶變?yōu)槊利愐司有锣l(xiāng)村,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斷提升。

      在格黑米村民鄒興元的記憶中,前幾年到礦山鎮(zhèn)就像進城一樣費力,地處牛欄江下游的新橋小組,“抬頭是大山,出門就爬坡,山大石頭多,只見石頭不見土”,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,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,新橋村民生活也發(fā)生了巨變。如今的江邊村到處是綠意盎然,在新橋村生活了一輩子的鄒興元說:“國家的政策好啊,做夢也想不到,咱們新橋村也變得這么好。”

     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,礦山鎮(zhèn)黨委書記黃有高表示,脫貧群眾的幸福就是我們的最大幸福,群眾的口碑就是對鎮(zhèn)黨委政府的最大肯定,礦山鎮(zhèn)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,向黨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脫貧“答卷”。

      二月的礦山鎮(zhèn),天氣乍暖還寒。在布卡村寬闊肥沃的紅土地上,勤勞的村民正忙著在地里選種種植,犁地勞作,在百合花種植大棚里,工人正在除草,遠處布卡村合作社引進養(yǎng)殖的臧牛在山坡上曬太陽,天空中拖翅長海子的黑頸鶴三五成群的盤旋,不時發(fā)出歡快的叫聲,農家小院掩映在綠樹林中,水泥公路環(huán)繞山間,一幅整潔優(yōu)美、幸福安康的新畫卷在礦山鎮(zhèn)徐徐鋪開……

       

      通訊員:劉樹芳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国产国产成年人视频,日本αⅴ在线视屏,337p欧洲亚洲日本,在线视频国产伦
        <strike id="xhbxy"></strik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