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strike id="xhbxy"></strike>

      《曲靖日報》刊載:101歲的老黨員李國云 大半生獻(xiàn)給供銷事業(yè)

      2021-07-09 15:36:27   來源:曲靖日報 珠江源晩刊   
       
      來源:曲靖日報 珠江源晚刊 2021-07-09 10:27:58


      老人檔案

      姓 名:李國云

      年 齡:101 歲(1920年3月)

      家庭住址:會澤縣馬路鄉(xiāng)尖山村垮山小組

      生活日常:從不抽煙,心思縝密,喜歡唱歌

       

      李國云出生于1920年3月8日,現(xiàn)已101歲高齡,家住會澤縣馬路鄉(xiāng)尖山村。他上過私塾,念過《大學(xué)》等古書,受過火紅、尖山起義的熏陶,參與過毛家村水庫大壩的建設(shè),在供銷社當(dāng)過售貨員直到退休。如今,他雖身患中風(fēng),卻依然能唱《沒有共產(chǎn)黨就沒有新中國》等革命歌曲,始終不忘初心,永遠(yuǎn)聽黨話、跟黨走。

      上過私塾 念過《大學(xué)》

      6月2日,記者采訪了老黨員李國云。

      記者驅(qū)車從會澤縣城向北行駛1小時后,來到了G85渝昆高速公路田壩收費站出口處,收費站對面,一座如利劍般的大山直指蒼穹。這座被當(dāng)?shù)厝朔Q為大尖山的高山,就是1948年會澤反蔣武裝起義——火紅、尖山起義的發(fā)源地之一。

      雨后的鄉(xiāng)村小路,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泥土的芬芳。踏著泥濘的小路,不一會兒,記者就來到了李國云家。

      李國云身穿一件漿洗得很干凈的老式中山裝,頭戴一頂紅軍帽,端坐在沙發(fā)上。他被風(fēng)霜雕刻過的臉頰上沒有過多的表情,但能感覺出老人內(nèi)心深處的喜悅。

      “4年前,我父親突發(fā)腦梗,住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醫(yī)院。”李國云的兒子李原相告訴記者,從那以后,老人的身體就大不如前了。

      如今,老人聽力還算正常,但受腦梗的影響,只能連續(xù)說三四句話,很難敘述一件完整的事情,記憶力嚴(yán)重衰退,特別是對一些重要的時間節(jié)點他幾乎忘記了。他的經(jīng)歷,記者大多是從他的只言片語、家人和村干部的講述中梳理出來的。

      “我是在族人舉辦的學(xué)堂里上的學(xué),十多歲才去的,上了六七年,念過《大學(xué)》《中庸》《三字經(jīng)》《百家姓》……”說起上學(xué)的經(jīng)歷,老人掰著顫抖的手指講了起來。

      無疑,李國云是那個年代為數(shù)不多的文化人。

      受尖山起義的熏陶

      1948年,火紅、尖山起義失敗后,當(dāng)?shù)厝嗣駪K遭國民黨反動派殘酷鎮(zhèn)壓。時年,李國云28歲。我們再三問老人有沒有參加過尖山起義,老人說:“時間長了,記不得了,好像參加過青年隊。”

      李國云告訴記者,在新中國成立以前,牛欄江對面就有土匪,村里遭受匪患,他有文化,思想上進(jìn),參加了青年組織,常常與土匪作斗爭。

      參加毛家村水庫的修筑

      李國云有文化,思想又上進(jìn)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他參加了農(nóng)民夜校等各種學(xué)習(xí)培訓(xùn),掌握了一些技能。

      1958年,國家“一五工程”之一的會澤縣毛家村水庫開始修建,李國云和成千上萬的群眾一樣,主動響應(yīng)黨的號召,義無反顧,不計得失,積極報名參加工程建設(shè)并通過培訓(xùn)當(dāng)上了測繪員。

      他回憶,當(dāng)時修建水庫場面很壯觀,施工現(xiàn)場人山人海,他和同事每天扛著測量儀進(jìn)行測量,晚上就住在臨時工棚里,雖然條件艱苦,但能參與大壩的建設(shè)就是件光榮的事,很有意義。通過6個月的緊張工作,李國云完成了測量任務(wù)回到家中,在供銷社當(dāng)上了銷售員。

      把大半生精力獻(xiàn)給黨的供銷事業(yè)

      李國云性格沉穩(wěn)低調(diào),做事細(xì)心周到,很適合做銷售員的工作。

      一疊保存完好的老物件更是打開了塵封的記憶,證明了老人生活工作過的青春歲月。

      在老物件中有供銷社社員證;有幾冊保存完好的物資銷售登記卡,里面有很多銷售記錄,每一筆都記錄得清晰明了;有“紅旗”牌日記本,里面記錄了1960年的點點滴滴……

      1982年,李國云被馬路鄉(xiāng)供銷社表彰為“六好”員工,獎品是一個皮面的筆記本,因為舍不得用,除了扉頁上的表彰決定,至今還沒有寫過一個字。

      在一張當(dāng)時的工作照上,李國云著裝整齊地站在貨架前,手撐貨柜,面露微笑,斯斯文文。這張照片似乎喚起了老人一些模糊的記憶,他拿著照片不斷調(diào)整著視線角度,有些費勁地辨別了半天才說:“是我。”

      還有一臺“荊江”牌的老式唱片機、幾張發(fā)黃的電影票、糧票、像明信片一樣的歌譜等。

      “這是電影票,電影隊會來公社放電影,可熱鬧啦。唱片機還可以收音,我們經(jīng)常聽毛主席語錄。這是歌譜,《敖包相會》《化蝶》我都會唱!”李國云說,年輕的時候喜歡唱唱歌,至今也還會哼哼唱唱。

      這些老物件,讓老人回憶起了以前的崢嶸歲月,這位老黨員,把大半生的精力用在了黨的供銷事業(yè)上。

      至今還能歌唱《沒有共產(chǎn)黨就沒有新中國》

      李國云的一生吃了不少苦,新中國成立以前,遭受匪患,被地主剝削,常常食不果腹,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。60年代鬧饑荒,全家人吃過核桃樹根、羅漢樹根、仙人掌芯和芭蕉葉根,把花生稈和蠶豆稈打碎了和著包谷面做成粑粑充饑。

      采訪中,老人說只有共產(chǎn)黨好,共產(chǎn)黨始終沒有忘記窮苦大眾,搞土地承包,搞脫貧攻堅,還要搞鄉(xiāng)村振興,日子會越來越好。老人抱著陪伴他多年的老式唱片機,為在場的人唱了《沒有共產(chǎn)黨就沒有新中國》,雖然只唱了一句,但老人因腦梗而有些僵硬的臉上立馬活泛起來,露出了難得的笑容。

      因為,這是他心底的歌!

      (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劉光信 劉堅 文/圖,編輯:楊曉)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
      国产国产成年人视频,日本αⅴ在线视屏,337p欧洲亚洲日本,在线视频国产伦
        <strike id="xhbxy"></strike>